3个月—2岁,口腔敏感期:此时的幼儿,特别爱“吃”手指,不管什么东西都往嘴里放。这是一种感觉的探索,更是孩子口腔发育的关键期。如果口腔发育没有在敏感期得到充分练习,孩子将来讲话的语速会很慢,发音准确性也会受到影响,会出现笨嘴笨舌、语无伦次、缺乏语言逻辑性等现象。发音不准确的孩子将来很难从事播音、主持、演员、演说家等高层次的语言工作。
为促进孩子口腔的健全发育,跨世纪教育在亲子活动中为孩子提供了大量让孩子开口说话、表达的机会。如每节亲子课开始前都要进行自我介绍、在活动中父母和孩子大量的语言互动、沟通等,增加孩子表达的机会。
1岁-2岁,精细动作敏感期:此时的幼儿对细小的东西特别关注,会趴在地上看蚂蚁、捡小石块、小面包屑,甚至对地上掉的头发也感兴趣。这种现象就是精细动作敏感期,是孩子锻炼手部精细动作的关键时期。如果孩子的精细动作在敏感期没有得到充分地开发、锻炼,孩子将来也不能成为优秀的画家、乐器演奏师、外科医生等。
为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跨世纪教育在亲子活动中为孩子安排了丰富的内容。如捏珠子、搭积木、舀玉米、剥桔子、倒水、剪纸、扫地、擦器皿等,锻炼孩子手部精细动作的同时培养孩子的兴趣及秩序感,促进小肌肉发展。
1岁-2岁,行走敏感期:此时的幼儿,其内在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冲动力促使其行走,是幼儿发展腿部大肌肉力度的关键时期。在行走敏感期没有得到充分锻炼的孩子,动觉智能发展不足,将来无法从事如舞蹈家、运动员、军人、警察等职业;同时,缺乏自信,自卑现象严重。
为了培养幼儿的动觉智能,跨世纪教育在亲子活动中,设计了各种大运动活动,如爬行、钻洞、走线、走平衡木、跳床等,让孩子们在快乐的体验中锻炼动觉智能。
2岁—6岁,社交敏感期:在两岁以前,因幼儿还处于建构身体各项机能的时期,不会有社交需求。但当其发展到可以穿衣、吃饭、活动、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就会有“社交意识”,如从家里拿美食、玩具以换得其他小朋友和自己“在一起”……
在跨世纪蒙氏教育中,同样的教具及操作材料,蒙氏老师会根据不同年龄及智龄的孩子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课程,让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能在课程中收获其内在成长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如数学领域中的红蓝棒,老师会引导年龄小一点的孩子借助教具学习10以内数量和数名的对应;对于年龄大一点的孩子,老师则会引导其借助其学习相邻数、多1和少1的关系、10以内的分解与合成、11—19的形成、测量等。
“计划”靠着“过程”来达成,那过程又靠着什么来推动?答案是“内在需要”。 幼儿在心理与生理上的发展速度因人而异,所以儿童成长阶段的进程也会各自不同。就“教育”的立场来说,大人能做的,是提供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任由孩子在其中去自由地选择,不受干扰地满足他的内在需要,使生命能够自然地发展,一步一步建构成一个完美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