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敏感期,就是指幼儿在某个时期某个阶段,会对某种知识或某种事物特别感兴趣,特别想学习、也特别容易学会。这个时期就是幼儿做某种事或学习某种知识的敏感期。如果在这个时期施加正确的教育方法和内容,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那么,0—6岁的幼儿身上有哪些不可忽视的敏感期呢?请随跨世纪教育一起来看一下第6至10个敏感期。
6、细节敏感期(1-4岁)
1-4岁是孩子的细节敏感期。
很多父母会发现,在此期间孩子会对树叶、线头、蚂蚁等一些细小的事物感兴趣。这些细小的事物在孩子眼里会无比新奇,总能带给他们无穷的乐趣。
对细小事物的观察也是孩子观察力的开端。因此父母不要刻意阻止孩子对细小事物的关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让孩子的观察力得到提升。
如果父母欣赏孩子在细节敏感期的行为并加以引导,孩子将来会很容易成为某一领域的精英。
7、自我意识敏感期(1.5-3岁)
1.5-3岁是孩子的自我意识敏感期。
此时的孩子有了自我意识,开始区分自己和他人的界限,喜欢说“我的”、“这是我的”。
同时,由于独立自主意识的增强,他们还不愿意别人指挥、干扰、帮助他,总是“不”字当头,如“不行”、“不要”、“不去”、“不看”……
自我意识形成的程度直接影响孩子内心是否强大,将来会成为怎样的人,因此,保护好孩子自我意识敏感期,就是为孩子将来人格强大及在社会上有立足的能力提供保障。
8、社会行为规范敏感期(2—4.5岁)
2—4.5岁是孩子的社会行为规范敏感期。
在此期间,孩子喜欢模仿大人做家务;喜欢结交朋友,参与群体活动。
为充分规范孩子的社会行为,在此敏感期,成人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在言行举止上给幼儿做出正确的示范。同时,在引导幼儿和更多的小朋友接触时,有意识导入社交礼仪。
9、社交的敏感期(2岁—6岁)
3岁以前的孩子几乎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因为他们的任务就是建构自己的各项身体机能,使自己成为独立的个体。
4岁以后,当他们发展到可以表达自己想法时,就会流露出对社会的关心,意识到自己需要同伴。为与同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他们会观察别人的活动,努力了解别人的需要,如从家里拿美食、玩具分享给同伴,并说“只和你玩”这样的话。
总之,孩子在社交敏感期会经历人际交往的全过程。家长可以给幼儿一些人际关系相处方法的引导,同时为幼儿做好示范。
10、绘画、书写敏感期(3-4岁)
3-4岁是孩子的绘画、书写敏感期。
其中:
3岁是“涂鸦期”。此时的孩子,手眼协调能力不足,动作与符号没有统一。
3岁半是“基本形状期”。此时的孩子倾向于画方、圆、三角形等图形。
4岁以后是“个性体现期”。此时的孩子会把看到、想到的随手画在纸上、墙上,并融入个性色彩。
蒙特梭利博士说:“敏感性如同一道内在放射的光芒或是一组供给能量的电池,促使幼儿对某些事物敏感。当这种特殊的敏感在幼儿身上被激起时,就像一道光线照在某些事物上,而不照在另一些事物上,使得这些被照到的事物成为幼儿的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