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是孩子人格品质及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儿童未来心理成长、与他人建立信任关系和情感发展能力的基础时期。
作为孩子一生中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时期,幼儿教师想要带好孩子、管好孩子、教育好孩子,必须具备一定的技巧与语言艺术。
要知道好的沟通能够促进师幼关系,还能促进孩子的语言表达、思维发展。与人沟通是一门艺术,而与幼儿沟通更是门技术。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会沟通”的知心老师,而不是靠“哄”俘获孩子的芳心呢?
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就像一轮太阳,从内散发出来的阳光,会普照到所有孩子身上,温暖到每个孩子的心灵。
每个孩子都需要从老师那里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作为孩子的倾听者、支持者、精神的陪伴者,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应尊重孩子的感受,以超脱且同情的态度陪伴在孩子的身边,并及时和孩子沟通,并将沟通的内容简要记录在观察记录中。
真正的高品质教育,老师高度的责任心和高水平的专业素养是代表高品质的大亮点,现在有些幼儿园的老师不吵也不罚孩子了,但开始冷漠孩子,其实这种“冷战”,会在孩子内心埋下“漠视“的恶果,我们要警惕并禁止发生这种现象。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分享老师与幼儿交流时应注意的问题 :
1、尽量和孩子多说,与孩子说话,应不放过任何机会,随时进行。这也是锻炼孩子语言能力的绝好时机。
孩子起床,可问他梦见什么;放假回到学校,可问问孩子在家里的情况,或聊聊白天的见闻。
总之,只要和孩子在一起,就要尽量和孩子多说话,即使是婴儿,经常与其逗话,婴儿也会变得异常活泼。语言环境的影响会使幼儿对于语言的敏感度增强,还能够训练听觉与表达。
2、激发孩子说话的兴趣,良好的交流应该是双向的。
为此,老师应注意培养孩子说话的兴趣,尤其是对那些沉默寡言的孩子,更要想办法激发他说话,可找一些孩子喜爱的玩具,同孩子一道玩,边玩边与孩子交谈。
交谈时,应多找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还可以找几幅图片给孩子看,看后让孩子讲给老师听,引发孩子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平时要引导孩子多观察,这样,孩子的话才能逐步多起来。
3、不打断孩子的话,当孩子说话时,不可轻易地打断孩子的话。
要耐心地、尽可能地让孩子把话说完。孩子想说的多是自己的要求或感受,尤其是他感到好玩的或害怕的事,但老师和父母往往忽视这类问题,不注意听完孩子所说的话。经常这样,会挫伤孩子说话的积极性。
4、允许孩子申辩,申辩也是一种权利。
有的老师喜欢那种俯首贴耳“听话”的孩子,老师怎么讲,孩子就怎么做。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了,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孩子,不允许孩子申辩。这样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还会使孩子滋长一种抵触情绪,为扯谎、推脱责任埋下恶根。
孩子申辩本身是一次有条理地使用语言的过程,也是与大人交流的过程。如果老师能有意识地找一些问题来与孩子辩论,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训练。
5、多赞美、少批评
恰到好处的赞美是与孩子沟通的润滑剂。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当然,赞美并不是纯粹的赞美,必须要符合孩子的实际表现情况。而在孩子犯错时指出错误,并给予改正的方法也很有必要。
6、纠正孩子的关键性缺点时一定要注意考虑成熟,选择佳地点和时机。
(1)合适的地点;
(2)佳的时机。
希望幼儿教师们能掌握并不断优化教育孩子的技巧,丰富管理孩子的快乐经验,提升与孩子沟通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