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纪幼儿园朝霞班迎来了一位插班生,叫西西,读大班。入园时,她妈妈说:“西西之前上的是传统幼儿园,学习的内容和知识面非常狭窄,尤其是对数学一窍不通……”听到妈妈这样形容幼儿的数学,老师特别吃惊,到底什么样的情况导致了西西对数学如此一窍不通呢?
为了了解西西数学的掌握情况,老师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测验。测验后发现西10以内的数与量对应就不扎实,如5根纺锤棒散放在桌子上,进行手口一直点数,幼儿数到“1-2-3-4-5”,当问他一共有几根,他却说有8根;当再数一遍时,却变成了4根。当问他1是什么意思,他张口就来“1像铅笔长又长”……足以证明他并不理解,只是死记硬背。
通过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发现西西喜爱操作科学文化领域的创意拼插工作,老师便首先利用西西的这一“爱好”,首先对他进行数学基础的补习——学习10以内的数与量对应。然后,按照蒙氏数学学习的三个阶段,从“具体”到“半抽象”再到“抽象”的过程给西西进行学习规划,操作过教具后就进行纸张作业的练习。同时,我们还和家长沟通如何在家里引导幼儿巩固数学知识,如上下楼梯时与幼儿一起数楼梯的节数,吃晚饭时帮助爸爸妈妈分筷子,做一些简单的口述应用题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西西的数学有了很大进步,现在的他越来越喜欢操作数学领域的教具,每次选择工作他总是对数学领域的教具爱不释手,比如彩色串珠、塞根板等。
一次数学课上,老师出了一道口述应用题:“花园里有5棵大树,每两棵树中可以站下一个人,请问能站多少个人?”大家都开始议论了起来,只有在一旁的西西默不作声,这时老师问有谁想到了答案,小朋友都说可以站4个人。还没等老师说话,一旁的西西举手说:“老师,我觉得是5个人。”老师就问他为什么。他说:“老师你看,比如我的这只手代表5棵大树,我这样伸开手指代表大树是一排一排的,这样肯定只能站4个人,但是如果我的5根手指围成一个圈圈,也就说如果大树是围成圆圈长的话,那就能站5个人了,对吗,老师?”我瞬时惊讶了,稍后是满满的欣慰和幸福感。想不到接触蒙氏数学仅有1个月的时间,竟然有如此超乎意料的进步和表现!
西西的进步和超常表现除了蒙氏环境给予他的熏陶外,更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功于蒙氏数学实物化、操作化、形象化的教学方式,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变成了容易理解的、可以亲手操作的实物化教具,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操作体验中就能够充分理解数学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