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会这样抱怨:“老师,这孩子现在越来越不像话了,什么都不听,跟我对着干?怎么办?我管不了了。”
其实,孩子在成长中会经历3个行为习惯、性格特征的转折期,这是大脑和身体的快速发育所致。
这3个转折期,一般就发生在3岁、7岁、10岁左右,这3个年龄段左右的孩子,很容易让家长感觉“不乖、调皮”,但实际上,这仅仅是孩子成长的“副作用”而已。
作为成人,我们经常会要求孩子听话,而不会考虑孩子“叛逆”背后的原因。如果我们能了解孩子“不乖”“调皮”背后隐藏的心理需求和渴望,尊重孩子的成长,就能免去很多烦恼。
孩子“听话”的3个阶段
玛利亚·蒙特梭利博士通过大量教学观察及研究发现,儿童对服从意识发展的过程,分为3个阶段。
1、阶段:儿童有时候听话、有时候不听话。
1-6岁阶段的孩子,他的服从意识与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要服从成人的某个指令,儿童首先要达到一定的成熟程度,即具有明白指令的能力。比如我们让孩子帮忙拿苹果,前提是他认识苹果,并知道苹果在哪里。
简单来讲就是儿童要达到某种发展水平,他才能服从,才能变得听话。服从是一种能力,儿童若要反复使用这种能力,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巩固这种能力。
2、第二阶段:儿童随时会服从命令,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
当孩子的服从意识发展到这个阶段,他的能力已经得到巩固,这个时候他既能听从自己的意志,也能听从他人的意志。
此时的儿童,已经可以领会他人发出指令的意图,并通过自己的行为完成命令。
当儿童的服从意识达到第二个阶段之后,会向更高层次去发展,即服从意识进入第三个阶段。
3、第三阶段:儿童渴望命令的下达。
处在第三个阶段的儿童,期望成人能给他们下达命令或指示。
他们好像急于等待和履行别人的命令,并表现出无限的快乐,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自然现象。
在跨世纪蒙氏幼儿园,当收工作的音乐响起,孩子们都能马上去执行,这表明孩子服从意识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如何应对孩子的叛逆?
1、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初,孩子的世界是没有规则的,他们只会按照自己的喜好生活。
慢慢地,他们会开始接触并遵守一些规则,然后规则变成了习惯,孩子能知道并自觉遵守,这也意味着规则意识形成了。
在跨世纪蒙氏教育中,教师从孩子入园就会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当孩子不遵守规则时,适当让他承受自己行为带来的挫折体验,从而使其对违反规则的后果印象更深刻。同时,规则意识的养成,还需要成人做好榜样,向孩子施加正面的影响。
规则意识的养成是一个逐渐强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重要的就是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对此,在为孩子制定规则时,老师和家长要达成充分的共识,在教育方式、教育理念上也要保持一致性。
2、深入了解孩子行为的原因与动机
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长,和父母为亲近,要想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父母无法假手他人,知子莫若您俩人。
平时父母要注意观察,多与孩子交流。父母要充分理解孩子要自己尝试、独立表现的要求,尽量多创造一些条件,使孩子的要求得到适当或充分的满足。
孩子的每一个行为一定能投射出孩子内心的真正诉求。
在跨世纪幼儿园,老师会细致入微地观察每个孩子的方方面面,并认真思考、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需求,明确他们的需求,对症下药。
3、成人是孩子学习的榜样
面对孩子的不听话,很多成人总是会不厌其烦地给他讲道理,其实有时家长越讲道理,孩子越不听话。而这个问题并不在于孩子,这是因为我们一直只注意自己如何说得有道理,没去想自己做得是否有道理。
教育的目的并不是我们用语言去说服孩子,从而让他听话,而是与孩子拥有平等而温暖的亲子关系,无论何时孩子愿意向我们敞开心扉,进行一场高效的沟通。
作为成人,我们要做的就是以身作则,让孩子看到榜样的力量,当我们无法用语言说服孩子时,就通过行动完成一场心与心的交流。
教师与蒙娃的“博弈”
在跨世纪幼儿园,我们也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些孩子不愿听教师的安排,总是和教师对着干:你说东他偏往西;你说坐下他偏要站着;你要求安静他偏吵闹;你和他交流他死活不肯开口……
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孩子的表面现象,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伴的关注,但因为孩子的心理和认知存在个体差异,部分孩子选择了以调皮捣乱的行为来吸引教师和伙伴的关注。
这类孩子对教师的教育常常不以为然,甚至会变本加厉,认为只有这样才会引起教师和伙伴的关注。
跨世纪幼儿园明明(化名)是个聪明活泼的小男孩,可是在活动中经常会出现违规行为:回答问题不经过教师同意就乱喊、乱说;排队时总是插队;吃饭时把勺子伸到旁边孩子碗里;就连午休也得拉拉左边孩子,捅捅右边孩子……
对于这类孩子,教师要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他,在他出现违规行为时适时制止,并且告诉他教师和小朋友都喜欢遵守秩序的孩子,对他在活动中遵守秩序的点滴进步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班里教师和他进行了一次谈心,孩子直言不讳地告诉老师:我想多回答问题,这样老师和小朋友就会觉得我很棒;排队时我想站排头,这样就能和老师距离更近;我想和小朋友分享碗里的肉,让老师表扬我;我想在睡前和小朋友说午安,做个有礼貌的孩子……
一连串的“我想”告诉老师,明明的各种违纪行为只是想让大家更加关注他,他渴望大家给他安排一些事情。老师告诉明明其实大家都很喜欢他,要是他能多考虑别人的感受,遵守活动中的规则,那大家就更喜欢他了。
在以后的活动中,老师常常用目光和明明交流,对明明不经意的违规及时用眼神予以制止,对他的点滴进步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明明变得越来越有规则意识了,和教师、小朋友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了,成了一个人见人爱的小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