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记录是蒙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观察,通俗易懂的解释就是“看”。
在蒙特梭利教育过程中,老师经常会在教室里观察孩子的各项活动,并把每个孩子的一些行为表现记录下来,这一行为被称为“观察记录”。
蒙氏老师的“看”并不是单纯的看,而是从知识、意识层面上地深入观察,通过“看”(观察)得知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了解孩子的需求与兴趣……
如果没有观察,就无从得知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
观察帮助老师了解孩子能做什么,准备做什么,需要什么,并思考孩子的这些需求在现有的教室环境中是否得到满足。
通过观察孩子工作的表现,决定老师是否需要介入及何时介入。
比如两个孩子在合力做工作,突然就有了分歧,我们可以先听一听他们争吵的内容,如果我们发现他们就要动手打起来了,那就需要立即制止,不能等待。
如果发现他们或许可以自己商量出解决办法,则可以给他们一定的自由,让孩子自己解决,老师不需要着急介入,当然前提是老师要在一旁默默地持续观察着。
总的来说,就是要看3个原则。▼
1、当孩子的出发点和动机是正向的,且不伤害自己和他人,不破坏环境,老师不需要干预。
比如:小朋友选择了一项工作,在操作时遇到了困难,可是并没有向老师求救,而是自己思考起来,一遍一遍重复,找到了正确操作教具的方法。
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孩子独立、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也没有滥用我们的教具,那我们就不要去打断他。
2、当孩子的动机是不好的,且伤害到自身及他人,老师需要介入,防止问题严重化。
比如:孩子对教具非常好奇,上课时,老师刚把教具拿到课堂上,孩子就去动手摸,并兴奋和小朋友们说话,这时老师就需要及时干预。
可向孩子们提议:一起观察教具,等会儿会邀请大家一一分享,吸引孩子回到好的状态上来,不耽误课程进度。
3、孩子自己没有能力解决的,则老师需要介入,给予正确引导。
当孩子在做个某件事情时,遇到了困难,自己也没有能力解决,老师一定要及时介入,并为其提供解决方法,让其尝试自己解决。
比如:孩子将花生或者其他物品洒落在地,自己一人无法整理,在一旁不知所措时,教师就需要在一旁指导孩子整理物品以及打扫的方法,并观察孩子是否整理到位。
在此过程中,不建议老师直接上手帮忙。倘若教师太过“勤奋”,这样做会使孩子失去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机会,也会使其自信心受挫,久而久之产生“习得性无助”。
作为蒙氏教师一定要记住,静下心来观察孩子的行为,只在孩子真正需要时介入,并在合适的时间退出。
介入是对幼儿有力的支持,是帮助幼儿重树信心的有效方法。同时,我们在与孩子帮助时,也需要看他否愿意接受,尊重双方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