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你有没有觉得自己孩子的性格有问题呢?
当下,很多家长向小鹿反映过▼
觉得孩子性格不好,担心孩子的性格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中吃亏,总希望能有立竿见影的方法,帮助孩子把性格给“扳”过来。
讲真的,当下很多事情都有正确答案可以参考,孩子的性格却没有统一的标准。
孩子的性格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什么样的性格才能称作好的性格,性格究竟能不能通过后天的方式调整?
孩子性格的养成:先天遗传因素+后天培养
孩子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成长,就容易养成与这个环境相似的性格。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家长有3个不能做的事情。▼
1、拒绝包办替代
这样做,易养成孩子懒散的性格。
孩子穿衣,穿鞋,简单收拾家务等,这些基本的事情家长都给孩子包办了。
日常生活中家长们可能会认为:时间很紧张,没时间让孩子磨磨蹭蹭的自己干那些事,我们动手可以节省或多时间。
从表面和眼前看,包办代替似乎对孩子有好处,节省了父母等候的时间,但从长远看却剥夺了孩子实践的机会,使孩子的身心都得不到锻炼,即使孩子长大一点有能力完成那些事,可能也不愿意自己亲自去做,更不愿意尝试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使其形成懒散的性格。
所以一定要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的习惯,从小事做起。
2、拒绝特殊待遇
这样做,易养成孩子自私的性格。
在不少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往往会辛苦工作,有时候舍不得给自己买东西,可是对孩子却很大方,孩子要什么都照给不误,也不太会教孩子节省。
不管是物质上还是态度上,孩子接受的都是“特殊待遇”,处处受到照顾。
比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
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全家人送礼物。
时间长了,孩子可能会从自己得到的特殊待遇中总结出“我是特殊的人”的结论,并容易变得自私,不懂得关心他人。
不要让孩子搞“特殊”,要适度培养孩子分享的习惯,同时,家长也应该适当接受孩子的分享,并表示肯定。
3、拒绝过分保护
这样做,易养成孩子胆小、怕事、依赖成人的性格。
很多父母在育儿的过程中,经常会给孩子制定很多规则,为的是让孩子能听自己的话。
同时,为了绝对安全,还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孩子和别的小朋友玩。
家长对孩子是绝对权威,强调孩子要听话、服从,用各种清规戒律约束孩子,干预孩子的个人意志,防止和制止孩子的独立行动。
总是对孩子频繁地发布指令和禁令,如不许调皮、不许闹、不许跑等……
这样长此以往下去,容易使孩子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并变得胆小怕事。
家长要让孩子大胆探索,培养孩子的胆量,让孩子通过探索,逐步建立自信,提高孩子适应力。
父母是孩子的任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十分重要。
想要一个好性格的孩子,自己要先成为好性格的父母,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同时注重孩子在家庭行为习惯的培养,为孩子树立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