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
学龄前儿童由于年龄的缘故,不可能独立的与社会进行接触,所以与其关系为密切的就只有家长和教师。
也正因如此,幼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成为了幼儿教育的关键。
3-6岁的孩子身上已具有整个人格的缩影,迅速成长所导致的偏差和混乱,已普遍地出现在孩子身上。
父母要注意这7点教育方法,让我们的孩子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
1、不要嫌烦
首先父母一定要接受孩子这阶段的多话现象。语言的发达必须经过“听与说”的阶段才能完成,所以大人应为小孩确立正确的说话典范,同时也要当幼儿忠实的听众。
尤其是不要抑制孩子说话的欲望,父母对他们的话要表示关切,请多制造些愉快气氛。
2、正确对待孩子的自言自语
很多家长们会反映孩子特别喜欢自言自语。其实了解有关孩子心理发展知识的父母都知道,这种自言自语是孩子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这种现象又被称为“自我中心言语”,是孩子语言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平时我们用于交流的话被称作外部语言,而不出声的在头脑中用以思考的话则是内部语言。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己具备了一定的外部语言,但还没有形成内部语言。
因此,当成人听到孩子自言自语时,大可不必担心,更不要阻止。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言自语现象将逐渐消失。
3、培养孩子的耐性
孩子对一切事物都感兴趣,一句话、一张图片,外界一点点新鲜的刺激都会吸引他的注意力,所以容易形成兴趣改变得快、耐性及坚持性差等习惯。
培养孩子的耐性要循序渐进。孩子可能学习一会儿就烦躁不安了,这时不要强迫孩子,而要用游戏的方法吸引孩子,使他坚持下去。
4、游戏就是学习
游戏是孩子与外界交流的方法,游戏的过程,是孩子探索和实验的过程,在游戏中,慢慢地了解及建立人与外界的关系。
孩子游戏过程,就是他们的身体、社会性、智慧及创造力等方面的成长过程,因而,每个孩子都需要游戏,以促进各方面的健康发展。
对孩子而言,游戏就是学习。游戏是孩子成长过程不可缺少的部分,应该充分重视游戏的价值。
父母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多参加有意义的游戏活动。
5、引导孩子进入科学境界
儿童的科学教育,并不在于教授科学原理,而是透过实际的生活经验,引导孩子建立观察自然、爱护自然、探索自然的正确态度,进而启发其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在此时,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喜欢运动、游戏,正确科学的启蒙教育,不仅可以开启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
孩子对科学产生兴趣,往往出自偶然的发现。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有意的安排与引导,可以激发孩子探索科学世界奥秘的兴趣,并帮助孩子掌握基本的探索科学的方法,有利于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6、培养分类和对应的能力
分类是按一定标准将物品进行分组归类,它是儿童掌握数、空间、规则等概念的基础。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发展孩子的分类能力。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境和活动,帮助儿童学习掌握分类和对应概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7、保持温馨的家庭环境
家庭房间、家具布置整洁美观,舒适宜人,有利于陶冶孩子的情操,也能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家人之间要和睦相处。
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影响较大,每个家庭成员都要自尊、自爱、自重,严格要求,互敬互爱,按照正确的道德规范办事,子女就能在和谐的家庭生活中学会如何做人,如何爱人,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一般性格比较开朗、活泼上进、心地善良,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进行活动、生活的两大重要场所,二者的具体环境都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
同时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二者之间既有优势也有不足。
教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要保证理念一致、优势互补,从而让幼儿能够接受到更系统、更完善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