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力就是对自我对外界保持敏感的能力。感受力是自我了解,帮助个体创造更丰富、自由和有张力的生命。感受力也是人生的安全阈值,接近直觉的敏锐,可以帮助人规避风险。
感受力也是接受,感知美的能力,一个孩子如果有良好的感受力,他会识辨出自己真实的爱好,而不是父母的爱好,他会对真实的爱好“义无反顾”地投入,不断进取,有所成就。如果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感受力,或者感受钝化,那孩子对爱好的兴趣就可能是假的,在未来,他很可能半途而废。
幼儿的感受力比成人要强烈。感受力分为身体感受力和精神感受力。幼儿是心智吸收者,精神感知超过成人,身体感知方面有的弱于成人。身体感受力包括视、听、嗅、味、触五觉。精神感受指喜、怒、哀、乐、愁。
蒙特梭利博士所说的“吸收性心智”,很大程度上是指幼儿通过身体和精神感受随时随地进行自然而然的学习。感受力是幼儿非常重要的学习能力,敏感期是幼儿在不同年龄段适合学习什么的重要选择。在蒙氏教学中五大领域,结合敏感期都可以进行感受力的训练。
蒙氏感官领域的重点就是训练幼儿的感觉器官。一个周日上午,在一节感官课堂上,老师带领小朋友们学习“蓝色立体组”这项工作。
老师首先带领小朋友们复习之前学过的立体图形。同时,为了增加幼儿们对立体图形的认知,老师请大家说出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对此,孩子们也你一句、我一句,互相分享着。
小朋友们分享后,老师又把他们发现的所有特点都总结了一下。
紧接着,老师给每一位小朋友发放眼罩。幼儿们的好奇心瞬间被调动起来。
这时,老师请小朋友把眼罩带上。同时,老师将所有的立方体放到神秘袋中,并说:“小朋友们,接下来是一个特别神秘的时刻。老师手里拿了一个神秘袋,袋子里装了很多不同形状的物品。现在,老师要邀请小朋友摸一摸神秘袋里都有什么?哪位小朋友愿意先来摸神秘物品呢?”
老师的话音刚落,小朋友们便纷纷举手,都想要参与挑战。
先挑战的是明明(化名)小朋友,他小心翼翼将手放到神秘袋中。刚一伸进去就听到他长舒一口气说:“原来是刚刚的蓝色立体组啊!我还以为是什么呢!”
老师故作惊讶地问:“你的手刚放进去,就知道是什么了?”
明明自信地说:“我还记得刚刚那些图形的模样呢!”
老师继续说:“那你从中间找出一个立体图形,拿出来摸一摸,猜猜看它的名字。”
这时,明明的小手又开始在袋子中“探索”。不一会儿,他便激动地说:“老师,我知道这个是什么,它是三棱锥。”
老师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明明边摸边向老师解释:“我摸到它有一个尖,还有三条长边,底下是一个三角形。我就猜它是三棱锥。老师,我能不能打开眼罩看一看啊?!”
老师微笑着帮明明拿掉眼罩。当他看到自己手中的图形就是三棱锥时,高兴地跳了起来,嘴里还不停地说:“哇塞,我猜对了!老师,你看!这就是我刚刚说的尖,这里有三条边,这底下有一个三角形的面。”明明兴奋地讲解到。
以此类推,每位小朋友都用这种方式触摸一遍。通过神秘的“触摸”方式,每个小朋友都体验了挑战自己后的开心、快乐,并锻炼了自己的感受力。通过触摸感知物体的特征,并通过肌肉记忆判断出物品的名称。
当我们拒绝孩子主动去感知物品的好坏时,我们就是在否定他的成长。孩子会因为我们的制止,不再主动感知物品,慢慢地,孩子的感受力也会逐渐下降。
现如今,我们要明白一件事情,感受力是孩子必须要拥有的一种能力,如果孩子无法感受,那么他们也就真的无法融入社会。
为孩子提供自由和安全的环境,让他自然地发展感受力,为其一生幸福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