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教师首先是一位观察者,她必须以科学家的精神,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研究儿童,揭示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教师不仅要观察研究儿童本身及其表现,而且要了解周围环境对他的影响。
——跨世纪教育
以儿童为中心”是蒙氏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蒙氏教育把“以儿童为中心”放在重要的位置,强调一切教学活动及环境创设等都要根据孩子的需要及发展特点进行设计。
只有“以儿童为中心”才能够大化的激发每个孩子的潜能,从而让孩子弱的变强,强的更强,进而彰显出每个孩子的个性化优势,使孩子成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蒙特梭利认为:教师应以幼儿为中心,是一个观察者。教师应该以观察者的身份去观察幼儿自发的表现。她认为观察幼儿要细腻,会用“显微镜”,同时具备一双“鹰”的眼睛——不仅要观察到幼儿的外在表现,更要看到幼儿的内心深处。
这也正如“我们想要帮助生命,首先要研究生命。”这句话所讲的一样。当成人真正的了解儿童需要时,我们才能真正意义上满足儿童。研究生命的过程也就是观察的过程,在观察儿童的过程中,要如蒙特梭利所讲的一样,蒙特梭利老师要具备一双“鹰”的眼睛,能够时刻观察到孩子,通过观察了解到孩子此刻需要的是什么?孩子的兴趣是什么?并思考孩子的需求在教室里是否得到满足。
总之,蒙特梭利教师要深刻理解蒙氏教育中的“观察”不单单是对孩子工作的观察,而是对孩子工作、生活、心理、能力等各方面的一个深入的观察了解。
今天,小编就抛砖引玉,以跨世纪幼儿园为例,为大家分享一个故事,让我们从这个故事中找出蒙氏教师的身影,看一看她都做了些什么。
菁菁是跨世纪幼儿园一位3岁的小女孩,刚入班时,她总是喜欢选择操作日常生活领域的工作,尤其是舀黄豆。一次自由选择时,菁菁毫不犹豫地走到日常生活领域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材料——“舀黄豆”。
首先,她取了一块桌面工作垫铺在桌子上。接着,她端起托盘。托盘里放着一个空玻璃碗、一个装有黄豆的玻璃碗,一把勺子(勺面较浅)。她把托盘放在桌面工作垫的右下方,装有黄豆的碗放在工作垫的左边,空碗放在工作垫的右边,勺子放在两个碗中间。这时,她右手三指张开,模仿老师的动作握住勺子,开始进行舀黄豆的工作。她用左手轻轻地扶着碗,接着小心翼翼地用右手舀起黄豆并倒到空碗里。在第二次舀的时候,两颗黄豆不小心掉了出来。菁菁放下勺子,把掉出来的黄豆一粒粒捏入空碗中,并继续舀豆子。就这样,她一直重复操作着舀黄豆的工作。
老师在一旁观察,发现菁菁舀黄豆的工作做到结束时,竟然可以做到一粒豆子都不洒出来。此时,菁菁重复舀黄豆的工作时间已经长达1小时。这时,菁菁的脸上充满着完成工作的喜悦和成就感,双眼洋溢着自信、幸福、快乐的光芒。工作结束后,她把工作整理成原来的状态,并自信满满地端起托盘放回到日常生活领域的教具柜上。后,她又把铺在桌子上的工作垫折叠好放回原处。
怎么样?这个故事是否吸引到你了呢?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教师观察是非常
细致、认真的,并且“观察记录”制作的也很是详细哈。
观察记录的用意是为了满足孩子的发展需求,老师通过观察孩子的表现,从而决定何时介入以及什么情况下不介入。比如:在孩子们变得焦躁前,可以介入进去,当孩子们朝着有效率的方向处理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不应该介入,这就是老师观察的艺术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