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就是为孩子们创造环境,三岁的孩子比六岁或更大的孩子更需要与众不同的良好环境,这些环境刺激孩子们对学习的欲望。
美感对幼儿非常有吸引力,幼儿zui初的活动欲都是因美引起的。
美感是一种体验的累计与获取的历程,透过个人视、听、味、嗅、触等感官媒介,觉察周围生活环境中各种美的讯息,并连接经验想法及想像,进而触动内在情意的感动。
美感教育的基础来源美感生活经验的累计,能够提供幼儿丰富美感经验的来源,除了日常生活,就是周围所接触的环境。因此,幼儿园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的美有所观察发现,共同营造美感的环境和生活。
那么在幼儿园,我们如何营造美感环境呢?培养孩子的审美力呢?
玛利亚·蒙特梭利提倡不仅活动材料要具有美感,而且环境本身必须具备和谐的气氛。她认为,真正的美是建立在简洁的基础上,其教室环境在视觉上要协调统一、生动、美观、大方,但又不显得过分刺激和凌乱。除了美之外,蒙特梭利还提倡整个环境应当平和、有滋养力,轻松而温馨,使儿童乐在其中。
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从“美感”的角度来谈一谈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让我们通过文字共同品出环境的新滋味。
蒙氏教育中,投放在蒙氏教室里的材料在颜色、光泽、形状上都必须具有美的感觉。
玛利亚·蒙特梭利在设计教具时,对教具的颜色进行了反复试验,以使教具的美感能充分唤起儿童的兴趣。如感官领域几何学立体组的教具,由圆柱体、球体、棱柱、棱锥、卵形体、椭圆体等组成。每一个立方体高四英寸左右,均由实木制作而成,并涂有光亮的钴蓝色漆,无论视觉还是触觉都深受幼儿喜爱。在教室里,经常能看到幼儿操作,并不断重复它们的名称、感受它们的形状。这种反复练习的过程,不仅帮助幼儿增加了认知,而且锻炼了他们高度的专注力。
同时,我们也要借助充满“美感”的环境,培养孩子的审美力,审美不仅是一种直观感觉,也是一种心理感觉。审美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环境中通过有意无意的学习、训练逐渐形成的。幼儿学习审美力要进行全方位训练,从一出生开始就要为之创造美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重视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跨世纪幼儿园的蒙氏教室环境力求达到颜色、亮度和比例的完美统一。
整个环境都是为了吸引儿童而创设。如:
晶莹光亮的桌子在告诉孩子们:“请小心使用我!”
手柄上漆有小碎花的扫帚也在说:“别让我闲着!”
水池里面放着小刷子和小肥皂的洗脸盆,似乎在说:“把你的小手放进来吧!”
教室里放着精美的装饰品,似乎在说:“我漂亮吗?你喜欢我?”
好看的日历,既能认识日期还能养眼,似乎在说:“快来拥抱我吧!”
这些物品都在邀请幼儿去使用它们。如同大自然中怒放的花朵,在用自己鲜艳的色彩和独特的香味召唤着其他生灵,每个精灵都会择良木而栖。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自身的审美力也会有所增强。
良好的审美力将影响幼儿一生对美的欣赏,而这都需要后天环境的熏陶及成人潜移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