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打造一所高品质幼儿园首要有一套科学且能够落地的教育理念,在跨世纪幼儿园,笔者见就到了这样的教育。
园里有一个叫强强的孩子,他刚来幼儿园时,不善于和别人交流,更不懂得遵守纪律。每天早上来到幼儿园,就躺在教室门口。老师和他沟通,他也假装听不懂,继续躺在地上。班中的一个大哥哥告诉他:“强强弟弟,躺在这里一点也不好玩,到教室里工作才好玩呢!”这句话吸引了强强,他立即和哥哥一起到了教室中。一开始,他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工作,也不知道如何操作,便跟着哥哥一起工作。一段时间后,他不再跟着哥哥工作,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专注地操作。同时,每天早上,强强来到幼儿园后,也不再躺在教室门口,而是积极主动地到教室里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进行操作,或安静地阅读,或帮助老师等。
小孩子还会充当教师去影响周围的人,怎么样?这样的教育有没有让你惊讶?而这就是跨世纪幼儿园所推行的蒙特梭利教学。
蒙氏教育认为,每个幼儿都有自发学习的潜质,尽管缺乏经验,但他们所拥有的丰富的潜力能使他适应外部的世界。幼儿具有自然意识的感受力,积极地从外部世界获取各种印象和文化模式,成为他们内在的一部分。蒙特梭利将儿童这种独特的学习方式称之为“吸收性心智”。
蒙特梭利认为:“成年人可以记住环境中的东西并对其加以思考,儿童则对环境进行吸收,儿童不仅记住周围的事物,而且这些事物还形成了婴儿心灵的一部分。成年人可能对所见所闻无动于衷,婴儿则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来塑造自我,而且这些所见所闻可能会成为儿童个性的一部分。”
如婴儿出生后,父母并没有刻意地教其学习语言,但他们却可以毫不费力地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至少一门语言,并且运用自如。如果一个幼儿出生在一个有丰富语言环境的家庭中,那么,这个孩子将来会有丰富的词汇量且善于表达;反之,如果幼儿出生后,生长在一个很少有语言交流的环境中,那么,他在语言表达方面将会比同龄的孩子慢一步,词汇量也会匮乏。
再如生活在音乐之家的孩子从小便有非常强的乐感和良好的音乐天赋,并很容易在音乐方面有所建树,就像钢琴家莫扎特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的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他的父亲是宫廷天主教乐团的小提琴手,也是一位作曲家,并拥有极好乐感。他的母亲也热爱音乐,会拉大提琴和小提琴。莫扎特之所以成为钢琴协奏曲的奠基人,除了其极高的艺术天分外,也和生活在音乐之家有着密切的关系。
同样的,生活在书香门第的孩子从小便会知书达理、懂得礼仪,更有可能成为有学问的人。这一方面和他们生活的环境及环境中的人有直接关系,另一方面就是幼儿所具备的吸收性心智,时时刻刻在对环境中的信息进行吸收,并内化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蒙特梭利认为儿童的吸收性心智发生于0—6 岁之间。其中,0—3 岁这个阶段是无意识的吸收,3—6 岁则变为有意识的吸收。
因此,蒙特梭利教育十分重视环境的创设,将教育理念和目的隐匿在教学环境中,去一点点影响孩子们,如混龄班级、摒弃奖惩制度、设置和平桌、安静椅等,营造一个属于孩子的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