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博士认为,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包括教育在内,唯有在秩序中,才能顺利地发展。幼儿在1个月—2岁时是建立秩序的敏感期,2—4岁是巩固秩序发展的敏感阶段,对什么事情都要求有秩序才能满足。如发现物品按照顺序排列整齐,符合他的心意,他就会有高兴、满足感;否则,他就不高兴。幼儿对他喜欢的物品表现出重复、愉快的排列。
在跨世纪的蒙氏教育环境中,时时处处有秩序感的教育。如:
教室环境的布置井井有条、清晰明了。各个领域的教具陈列,都是按照生理、心理、知识等内在固有的秩序,即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简单到复杂、从经典到延伸的顺序进行摆放。
2、孩子们在自由选择工作时,要首先决定自己要选择的工作,然后铺工作毯,后取工具、操作工作。在操作结束后,要把工作材料收拾好,恢复到zui初的状态,后物归原位。
3、在一次又一次不断的重复操作过程中,孩子们的内心逐渐形成了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的逻辑思维。久而久之,这种顺序意识就形成了自身的秩序感和规则意识,为以后生活、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跨世纪幼儿园里,可以观察到有趣的现象之一:
当一件物品被置于不恰当的地方并被儿童发现时,儿童会自发地把它放到应该放置的地方。这个年龄的儿童会注意到小细节上的不协调,而成人和更大一点的儿童都不会注意到这一点。如:
一块肥皂被放在脸盆架上而没有放在肥皂盒里,一定会有孩子把肥皂去放在肥皂盒里;
一把椅子被放在不恰当的地方,一个2岁的儿童会突然注意到它,并使它物归原处;
一件工作没有放回原来的位置,一定会有小朋友发现并主动物归原位。
儿童对秩序的热爱不同于成人对秩序的热爱。秩序给成人某种外在的快乐,但对幼儿来讲就完全不同了。它好像动物漫步的大地,或鱼儿游憩的水域。秩序产生了一种内在自然的快乐。
因此,在幼儿秩序形成的关键时期,应该为其提供稳定的条件、清晰结构的生活环境。如果孩子在秩序敏感期养成了良好的秩序感,那么他的生活是井井有条的,他的工作是高效高质量的;反之,他将成为一个做事没有条理、没有思路的人,工作时也分不清轻重缓急,工作既没有效率,更没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