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论跨世纪蒙氏教育特色
一、跨世纪蒙氏教育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系统化理论体系。
蒙氏教育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众所周知,但想要做好蒙氏教育且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通常所讲,要想做好蒙氏教育,需要“10年登堂,20年入室”。而有些幼儿园因为缺乏体系支撑,只借鉴了蒙氏教育的部分内容,导致教育效果甚微。有些蒙氏教育研究机构,虽然有了理论,但因为无处实践,出现了大量的空谈。教育的厚度需要历史的沉淀,教育理论必须经过实践检验才具有更大的生命力。跨世纪专注蒙氏教育28年,建立了一套成熟、完善的理论和操作体系,在中国幼教界独一无二。而这些教育理念和方法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在继承蒙氏教育理论基础上的创新,它们都是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理论内容,都在跨世纪教研基地——跨世纪幼儿园得到了Zui好的印证。
跨世纪教育的孩子就是不一样,可以从跨世纪教育出来的无数孩子身上得以印证。按照蒙氏教育特征“呈现爆发式的教育成果”的理论,跨世纪孩子的教育成果从幼儿期到儿童期、少年期是分阶段爆发呈现的。为此,跨世纪把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孩子成果总结出来,用教育成果印证跨世纪蒙氏教育的无比正确性。
香港跨世纪在中国推广本土化蒙氏教育20多年的进程中,接受跨世纪蒙氏教育的孩子己超过百万人。0-6岁接受跨世纪早期蒙氏教育的孩子,有相当一部分已经上了小学和中学。跨世纪对其中一些孩子进行了随机跟踪调查。根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孩子无一例外都处于快乐成长状态中,无一例外学习成绩非常优秀,无一例外都担任班干部,而且无一例外综合素质相当高。
二、跨世纪蒙氏教育是中西合璧、兼容并蓄的典范。
再好的教育不能适合于人,依然不是Zui好的选择。蒙氏教育进入中国后,由于人文的不同、家庭关系的不同、受教群体的不同,面临一个重大课题就是如何更加适合中国化需求。
28年来,跨世纪一直致力于蒙氏教育在中国的推广,其宗旨就是发挥跨世纪中西合璧、兼容并蓄的孵化器作用。跨世纪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陆续融入到蒙氏教育中,创造了一套中国特色的蒙氏教育。
例如,跨世纪蒙氏语言教育中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方法来教孩子《三字经》、童谣(因为不可能只教英语为主),并把传统游戏用于课间活动,创造了读经班、科普班、形象数学班、感官班等深受家长欢迎的特色班,还将研发“幼儿简易武术操”等等,对蒙氏固定教法和教具进行了大量的延伸。在每次蒙氏教师培训中,跨世纪都要进行20%以上的创新和增补,使蒙氏教育理论和方法不断丰富。跨世纪幼教机构和其联盟机构都是按照这种模式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在全国推广蒙氏教育中有了示范、引领作用,朱迪斯女士称其为“中国规范的蒙氏教育”,同行称跨世纪为“中国蒙氏教育的领航旗舰”,广大家长非常认可蒙氏教育,从这些幼教机构出来上小学的孩子个个优秀,学习非常轻松,担任班干部的居多,家长称“跨世纪教育的孩子就是不一样”,完全打消了部分家长担心上蒙氏班的孩子上小学无法适应的顾虑。其原因是蒙氏教育注重基础素质能力的培养,孩子们经过感官训练和全面教育,观察力、理解力、记忆力、分析力、适应力、专注力、秩序感都比其他孩子强得多,而且这些素质是学习的基本条件。还有的家长担心接受蒙氏教育的孩子入小学后会过分自由,不适应传统教育环境,这种担心也是没有必要的。蒙氏教育不仅注重孩子智力的培养,尤其重视孩子性格的建构,不管什么环境下,他们都会自觉照顾环境,主动考虑别人的感受,努力去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还有的家长觉得蒙氏班的孩子过于安静了,这也是一个误解,学习环境是必须要安静的,这样才不会影响孩子学习的专注力,在课间活动、体育以及表演活动中,孩子们是非常活泼的。针对家长们急需真正了解蒙氏教育的需求,跨世纪每年都要免费举办几十场“家长课堂”以此解惑释疑,让家长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以及开展家园共育活动,为家长提供一些简单有效的家庭幼儿教育方法。
三、跨世纪蒙氏教育创造了科学的幼儿教育评价系统。(二十四个力)
跨世纪蒙特梭利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幼儿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中,在轻松愉快、寓教于乐的氛围中自然地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社交,具备适应未来社会的综合素质,具体来说,就是观察力、理解力、判断力、记忆力、专注力、秩序感、适应力、独立性、感恩心、合作力、协调力、社交力、反应力、模仿力、想象力、运动力、分析力、计算力、表达力、表现力、表演力、感受力、审美力、创造力,即“跨世纪蒙氏教育二十四个力”。“二十四个力”是跨世纪蒙氏理论基础的评价系统,是跨世纪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这是跨世纪对中国幼教事业伟大的贡献。当然,这个理论体系还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跨世纪人会为此长期奋斗、不懈努力。
下面,向大家分享“跨世纪蒙氏教育二十四个力”:
1、观察力
观察力,一般用于成人,对于幼儿仍然适用。观察力属于感官范畴,幼儿是感官学习者。在亲子教育中,视觉智能排在位。蒙特梭利博士所说的吸收性心智,视觉感官就是吸收知识的重要管道。在教学五大领域中,很多工作和教具都是训练幼儿的视觉智能的,通俗讲就是观察力。观察力是理解力、判断力、分析力的基础,没有观察何来判断。
2、理解力
理解力是一种逻辑思维能力,对幼儿同样很重要。作为感官学习者,幼儿理解力的训练只能使用形象教育的方法。蒙氏数学教育就是通过让幼儿操作教具学习计算的。在学习数学计算的同时,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无形中得到了提高。这种能力的提高意义一点都不亚于计算能力的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理解力自然强,分析力、判断力同样强。语文教育也有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语文不仅有语意而且有哲理,这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力的培养。理解力可以帮助幼儿更好的记忆事物,更好的分析问题。因此,也是幼儿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
3、判断力
判断力是一项高级智力活动,幼儿从小也要训练这方面的能力,判断事物有形和无形之分,多少是有形的,好坏是无形的。蒙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内容就是培养幼儿判断力的,语文教育中的思想品质教育也有此作用,数学、科学文化等教育中都有判断力的训练。
4、记忆力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记忆力被人们特别强调。蒙氏教育也不排斥记忆力训练,并非常尊重幼儿的成长规律,主要是根据幼儿敏感期,釆用科学化的教育方法,让幼儿在自然、轻松、有趣的状态下,通过实物、形象、体验等加强记忆。与传统教育釆取的死记硬背,近乎痛苦的记忆方法相比有本质的区别,效果也大相径庭。语文教育中这类事例多。
5、专注力
专注力对于幼儿的学习来说非常重要,可以说没有专注就没有学习效果。虽然幼儿是以动觉学习为主,可以在玩中学、游戏中学,但是游戏也是需要专注的。蒙氏五大领域都需要幼儿在专注的状态下进行工作,在重复的工作中,幼儿又不断加强了专注力。专注力如同钉子一样,只有具备钉子的尖锐和深入才能产生学习效果。
6、秩序感
现在的幼儿就是将来的成人,现在就要为将来做准备,秩序感的培养就是为将来做的一项重要准备。秩序感是一种习惯,只能从小培养。幼儿有了秩序感,将来生活才会井然有序,学习和工作才会有效率、有效果。蒙氏教育日常生活领域的训练和其它领域操作顺序的训练都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秩序感。
7、适应力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元化,将来人的生存环境会更加复杂。因此,从小训练幼儿的适应力尤为重要。一是要适应自然环境,如冷热等。二是要适应社会环境,如人际关系等。蒙氏教育日常生活的内容都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适应力。社会化主题活动非常有利于提高幼儿适应环境的能力。延伸教学内容的安全、礼仪等课程也很适合幼儿,如设计防地震、防受伤、防拐骗等课程非常必要。
8、独立性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都有着不同的生命体验。幼儿终究要长大成人,离开父母的庇护,独自面对丰富多彩又纷繁复杂的人生境遇。人离不开同类的帮助,但更要具备独立的生存能力。自助者方能人助。独立性也是个性的一种彰显,不同的人生经历更能体现生命的价值。这种独立性同样需要从小培养,防止幼儿成为过分依赖成人,心智、能力永远长不大的人。蒙氏教育的目的是把幼儿培养成独立、自由且平衡的人。蒙氏教育的意义就在于此。蒙氏各教育领域都有对幼儿独立性培养的方法,比如在交流中启发幼儿表达与众不同的见解,在生活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操作中独立完成工作。
9、感恩心
人是有情感的,也可称之为感情动物。低等动物尚能反哺,何况人类。感恩心是人类为重要的道德品质。“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句高度概括了感恩之心。父母、老师等,为幼儿的成长付出是巨大的,虽然可以不图回报,但是必须要要得到感恩。幼儿长大后,与人相处只有懂得感恩才能融入人群、融合团队、融入社会。而且,拥有感恩心的人才能体会真正的幸福。蒙氏教育是爱的教育,爱就包含了感恩。在蒙氏教育中有很多感人的例子。
10、合作力
纵观人类发展史,其实是一部人类合作史。人类从个体能力来说,许多方面还不如其它动物,但却成为了地球的主宰,被称之为“万物之灵”。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应归结于人类的合作力。不仅仅是体力上的合作,更重要的是智力上的合作。有这样一个例子,如果人类不合作,永远生产不了一颗粮食、一件衣服。现代一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都是人类合作的产物。目前,一些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其都具有民族团结、合作力强的特点。中国在上世纪初,像一盘散沙,所以会受到西方列强的欺侮。合作力同样需要从小培养,蒙氏教育的混龄教育就非常有利于幼儿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提高合作力。
11、协调力
一是指身体的协调性,二是指与外界人和环境的协调性。协调性是一种平衡的能力,身体不平衡无法站立走、无法行动。和外界不平衡,容易发生矛盾和冲突。身体的协调性从出生以后就要训练,感统训练是一种为有效的方法。从小有选择地让幼儿与人相处,与环境互动是协调外界关系的必然选择。
12、社交力
人是群居的,因此离不开交往。交往是人的重要属性,也是人生存的必要条件。在当前独生子女居多的情况下,幼儿社交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亲子教育的三大目的之一,增强友情就是为了培养幼儿的社交力。蒙氏混龄教育为大孩子和小孩子提供了一个社交平台。蒙氏教学中的各种游戏都有利于幼儿社交力的发展,社会化主题活动也是如此。
13、反应力
反应力也是人的综合素质之一。这种能力也要从小培养起来。有些传统游戏是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反应力的,如绕口令、掷沙包、丢手绢、跳房子、跳皮筋等。蒙氏教育中日常生活领域、语文教育领域中也有很多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反应力。
14、想象力
文学创作需要想象力,自然科学研究也需要想象力。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前提,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力。假如这个世界没有想象力存在,这个世界就会平淡无趣、了无生机。奥斯卡大片是想象力的产物、宇宙飞船也是想象力的产物,凡尔纳的科幻小说的幻想几乎都成为了现实。想象力是需要从小培养的,我们所说的举一反三就是一种想象力的延伸。幼儿有着天生的想象力,在幼儿绘画中能体现。蒙氏教育中语文教育、科学文化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15、运动力
幼儿本性就是好动,所以,在教育上称之为动觉学习者。在家庭或者在幼儿园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让幼儿无拘无束的动,这容易导致乱动、多动;一种是处处限制,动则得咎。这两种方法是两个极端,都不足取。正确的方法是在安全和自由的前提下,让幼儿有目的、有方式的运动。比如蒙氏教育的走线运动,手指谣运动以及传统游戏、舞蹈、幼儿简易武术操等等。运动还有一个原则,就是动静结合,运动训练和专注力训练交替进行,以达到适度运动、动静相宜。蒙氏日常生活、感官训练对幼儿的运动力培养非常有效。
16、分析力
分析力属于逻辑思维的范畴,对幼儿来说是有些抽象,虽然不必让幼儿懂得什么是分析力,但是从小培养幼儿的分析力是十分必要的。人的大脑是一部复杂而精密的机器,无时无刻不在运转、在思考问题,这种思考是对自身和外界事物的分析运动,成人较之幼儿大的优势就是分析力比较强,而成人与成人的智慧差别主要也在于分析力。有目的、有方法的训练这种分析力可以大大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将来一生受益无穷。因此在教育中不仅要让幼儿知道结果和现象,还要分析过程和本质,让幼儿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蒙氏语文、数学、科学文化领域都有这方面的训练,例如看一些推理性的图画书就很好。
17、计算力
计算力这个提法比较特别,蒙氏教育之数学领域是蒙氏教育的精华,评价教学效果,计算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计算力的训练极为重要,当今已是数字时代,有数字就有计算。即便有了计算机,幼儿从小也要训练计算力,再强大的计算力也是人创造出来的。计算是比较抽象的,但蒙氏教育大的贡献就是把数学教育实物化、操作化、形象化了,适应了幼儿的学习规律,采用肌肉记忆方法,使学习效果倍增、终身受益。
18、建构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内在空间感,建构力是外在空间感。哲学家是内在空间感很强的人,建筑师是外在空间感很强的人。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是立体思维模式,建构力强的人是立体设计者,由此可见建构力的重要性。建构力也是需要从小培养的,广而言之,凡是需要动手去做的事都是在训练建构力。蒙氏教育五大领域中,数学教育的数棒操作有助于建构力培养,而且是逻辑思维能力和建构力的佳结合,内在空间感和外在空间感都得到了充分训练。
19、表达力
表达力,即说话,国人既能说又不能说,在非正式场合到处是说话声或叫嘈杂声,往往在正式场合却噤若寒蝉、鸦雀无声。问题根源在于国人从小缺乏正规表达能力的训练。因为得体、高雅的谈吐是需要从小规范训练的,在语言敏感期时效果尤其明显。蒙氏语文伸延的重点就是讲故事,礼仪教育中的文明语言训练也是一项重要内容。
20、表现力
表现力是一种语言能力,表现力是行为展示能力,更为准确的理解是一种心理素质,称为表现欲更为恰当。人在一定的场合就要扮演一定的角色,必然要和环境发生互动,这种互动就是表现力。表现力展示的是种人格魅力,是自信心,是气场。幼儿在幼儿园和家庭生活中都要规范训练表现能力,展示公众形象,社交气质。蒙氏语文教育、音乐教育是学习的重点,包括社会化主题活动。
21、表演力
幼儿天生就有表演天赋。比如照像,幼儿时期拍出的照片往往比较自然,摄影师让笑就笑,姿势也好看,年龄越大越拘谨,表情也不放松了,因此幼儿的表演力要从小培养。奥尔夫音乐,情景剧教学,教育成果汇报演出等都是培养幼儿表演力的有效方法。表演力、表达力、表现力是相互联系的,是社交力的综合体现。表演力体现人的艺术素养,作为现代人至少要掌握一门艺术技能,如弹琴、绘画、唱歌、跳舞等。如此人生才会多姿多彩,趣味无穷。欧洲幼儿园艺术教育占主导地位,学习时间占比很大,对幼儿从小进行艺术训练,长大后幼儿行为会非常优雅。蒙氏教育中有许多这方面的训练,比如“走线”。
22、感受力
幼儿的感受力比成人要强烈。感受力分为身体感受力和精神感受力。幼儿时心智吸收者,精神感知超过成人,身体感知有的弱于成人。身体感受力包括视、听、嗅、味、触五觉。精神感受指喜、怒、哀、乐、愁。蒙特梭利博士所说的“吸收性心智”,很大程度上是指幼儿通过身体和精神感受随时随地进行自然而然的学习。感受力是幼儿非常重要的学习能力。敏感期是幼儿在不同年龄段适合学习什么的重要选择。在蒙氏教学中五大领域,结合敏感期都可以进行感受力的训练。
23、审美力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审美不仅是一种直观感觉,也是一种心理感觉。审美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环境中通过有意无意的学习、训练逐渐形成的。审美观有高低之分,雅俗之别。教育的目的是让人们的审美趣味更加高雅,当今世界审美趋势存在巨大问题。幼儿学习审美力要进行全方位训练。从一出生开始就要为之创造美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重视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蒙特梭利教育不仅是爱的教育,同时也是美的教育。美无处不在,居家要美、幼儿园要美、教室要美;心灵要美、形象要美、语言要美。蒙氏五大领域中日常生活、科学文化部分能够有效的培养幼儿的审美力。生活中培养审美力至关重要,大自然是美的,也是大的课堂、Zui好的老师。
24、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类高智慧和能力的综合体现。人类历史就是一部创造史。创造力是一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源泉。没有创造力,人类只能永远在黑暗中摸索。有了创造力,人类前景是一片光明。创造力是百分之百的努力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产生的巨大质变突破。创造力的培养是需要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自由,只有在自由状态下才能产生创造力。蒙特梭利博士说的“自由且平衡”就是此意。幼儿的天性就是自由自在,因此幼儿是有创造潜能的,但往往由于教育不当、束缚太多,幼儿的创造力大多被扼杀在摇篮中。蒙氏教育就是为了充分保护幼儿的创造力。上课时不能随意打扰幼儿的工作,让幼儿在专注的状态下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蒙氏教育五大领域中,语文、数学、科学文化都能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四、跨世纪蒙氏教育在经典教学方法基础上做了大量教研、教学延伸。
跨世纪不仅创造了一套“中国式蒙氏理论”,而且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蒙氏教育经典教学方法基础上重视开展教研活动。28年以来,跨世纪长期和国内外幼教专家合作,围绕五大领域开展教学延伸,制作、引进上百种延伸教具,编写、拍摄相对应的延伸教案和课件,供全国联盟单位进行更加便捷的复制。
1、跨世纪蒙氏教育教研的基本方法
首先,在跨世纪蒙氏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五大领域的范围内,在经典教法的基础上,延伸确定教研主题;
其次,明确教研主题后,按照教研模式标准,组织老师开展教研活动,由主研人员编写教案,制作成课件;
后,由专家团队评审后,纳入教学计划,通过教学反复验证、完善后放到跨世纪网站工具栏,让1000多家联盟幼儿园复制教学。
2、跨世纪蒙氏教育五大领域延伸教研三原则
1)规范性 教研主题不能超出五大领域范围,确定标准模式。
2)现实性 体现“生活即教育”,所确定主题要和生活需要紧密结合,符合儿童特点,有利于其将来发展。
3)创新性 延伸内容与蒙氏经典内容和形式有所区别,能展现中国特色和跨世纪特色。
3、跨世纪蒙氏教育五大领域延伸延伸范围和主题
1)日常生活领域
增加礼貌用语,我爱生活、我爱美、节约用水、节约粮食、分享等内容。
2)感官领域
听觉:在上课时给孩子播放童话、童谣、儿童音乐、经典故事。早上播放欢迎孩子入园的音乐,午睡前后播放相关音乐,放学播放相关音乐。
视觉:上课让孩子观看《蓝猫淘气三千问》。
嗅觉:上课让孩子闻各种花香。
味觉:上课让孩子尝各种食物的酸、甜、苦、辣。
触觉:上课时,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感觉痛、烫、凉、痒等不同感觉。
儿童简易武术操的开发研究。
3)科学文化领域
科学部分:把科学教育融入进去,多做一些适合孩子、确保安全的小试验,可分自然、生物、化学、物理、天文、地理。一定要浅显、有趣。
文化部分:突出传统文化内容。如民族节日、时令节气,用一些经典历史故事进行仁、义、礼、智、信、教育,尽量选择少年英雄的故事,如岳母刺字、孔融让梨、劈山救母、司马光砸缸、哪咤闹海、孟母三迁等。
奥尔夫音乐练习:让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关注特定的一个声源,去倾听、辨别、想象来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的声音。
4)数学领域
这是蒙氏教育的精华,也为完整和系统,因此认真做好就可以了,不必做太多延伸。把应用题数学、形象数学、福禄贝尔数学作为蒙氏数学的延伸。应用题数学为具体,和生活为贴近,也有趣味性,概念很清楚,极易操作。
5)语言领域
语言领域延伸空间很大。在形式上可以按照蒙氏的基本原则进行,在内容上要以汉语为主,重点进行讲故事教学,老师示范讲,孩子模仿讲,相互讲,还可以编成节目演。成语故事、童话故事作为主要素材。另外,英语主要演经典童话剧。
4、跨世纪蒙氏教育五大领域延伸实践
按照教研的基本方法,在遵守三大原则的基础上,跨世纪蒙氏教育围绕五大领域延伸范围和主题,做了很多延伸实践。例如:
在日常生活领域,跨世纪围绕“优雅与礼仪、动作协调、手眼协调、照顾自己、照顾环境、食物的准备”这六个基本的单元进行延伸教具的设计,让孩子练习五指抓、三指抓、两指捏、一指按、倒、扫、切、舀、筛、切、缝、刺、编织等工作。
在感官领域,除了大量的经典教具外,跨世纪还给孩子提供了很多延伸教具,如:蝴蝶找花、糖果游戏——训练孩子的视觉辨别能力;布盒——刺激孩子触觉的敏锐度;俄罗斯套娃——训练幼儿视觉及触觉的敏锐度等。孩子在幼小时期接受的各种良性感官“刺激”越多,感官发育的就会越好,感官能力会越强,“耳聪目明”就是这个道理。
在数学领域,跨世纪给孩子提供了俄罗斯10层拼图,巩固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塞根板的延伸操作架让幼儿了解19以内数的实际意义,个十百千的操作布让幼儿更清晰金色串珠的位置等。
在语文领域,跨世纪设计了一套砂汉字板(包含笔顺、部首、汉字),让幼儿通过触摸了解汉字的结构;通过动词、名词、形容词的练习丰富孩子的词汇。通过拼字游戏让孩子爱上文字。
在科学文化领域,跨世纪老师为孩子准备了大量有关声、光、电、磁、力的科学实验材料,让孩子了解自然现象。为帮助他们了解地球,老师还给孩子提供了周地球仪、水陆地球仪、经纬地球仪。在有关宇宙方面,老师还给孩子提供了太阳系的系列教具等。
五、跨世纪家园活动丰富多样,“社会化主题活动”独放异彩。
蒙氏教育提倡“生活即教育”,它认为真正的教育不在课堂上,而在生活中。跨世纪丰富多样的社会化主题活动,就应运而生。通过社会化主题活动,跨世纪和孩子一起探讨如何与人交往、如何适应社会、如何承担责任等,在孩子纯洁的心灵里播下了一颗宝贵的公民责任感的种子。这颗种子会使孩子长大后,能够主动承担起爱国家、爱民族而应尽的社会责任。跨世纪社会化主题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每个活动均体现实物化、操作化、形象化、主题化、游戏化、情景化、体验化的特点。
例如:
开展“元宵节集市”活动,幼儿体验了真实的买卖;
带孩子到超市购物,学习选择商品、付钱等;
参观消防队,向消防叔叔们学习灭火知识;
参观邮局,观察一封信是如何从家里到达邮局,又被投递出去的;
参观银行,学习如何存钱、取钱;
参观图书馆,学会如何借书、还书;
参观科技馆,体验各种科技活动;
参观地质博物馆,了解地质和生物的关系;
去自由市场,学习买东西,并区别自由市场和商店的不同;
去花圃,学习分辨花草植物;
去菜园,了解植物的成长过程及食用方法;
坐公交车,学会记住回家的路线;
采摘樱桃,讨论为什么樱桃好吃树难栽?
采摘葡萄,讨论葡萄为什么有红、有紫?
刨花生,讨论花生的生长秘密;
刨红薯,一起蒸红薯吃;
端午节,包粽子,学习屈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秋节,做月饼,了解中秋吃月饼的意义;
重阳节,给祖辈们奉茶,懂得感恩;
圣诞节,分享期盼圣诞老人赠送神秘礼物的喜悦心情;
冬至,包饺子,了解饺子的由来;
每逢春节,去福利院给孤儿小朋友送春天礼物;去养老院给老人表演节目,表达爱他人的美德;
给灾区捐款,表达自己是社会大家庭一分子的公民责任
……
这些看似“不教”的活动,其着眼点都是在为孩子的将来做准备。在跨世纪“社会化主题活动”的滋养下,孩子们不自觉具备了独立生活能力、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推动着人格的健全发展,为其一生的幸福做好了准备。
六、跨世纪蒙氏教育在混龄化教育中取得丰硕成果。
混龄教育是跨世纪蒙氏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混龄合作学习环境不仅是孩子家的延续,同时也弥补了独生子女家庭没有玩伴的不足,更是一个真正的小社会雏形。而传统教育按年龄编班的形式对发展孩子健全人格危害甚多,蒙特梭利明确指出:“把人根据年龄分隔开来。是一件非常冷酷又而不符合人性的事情。对于儿童也是一样,这样会打断生活之间的联系,使人与人之间无法互相学习。”
•混龄班里各年龄段幼儿的学习方式:
1、年幼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参与、学习年长儿童的工作,获得年长儿童的关照、引导和帮助。
2、年长幼儿:通过独立工作或协助年幼儿童工作,获得自信心、责任感和领导力。
3、同龄幼儿:互相学习、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混龄教育对于幼儿成长的帮助:
1、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健全人格。类似于”家庭”的混龄编班形式,对克服独生子女适应力不足的现状,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幼儿通过与不同年龄的同伴相互交往、共同生活,自然地学会了与人交往方式和方法,避免以自我为中心。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跨世纪蒙氏混龄班级就是一个“小家庭”。孩子们在和”家庭”中的其他成员相处的过程中,会自然地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工作,有利于建构健全人格。
丁丁是跨世纪幼儿园朝霞班的一个小朋友,今年5岁,已经是大组的大姐姐。刚来幼儿园时的她,由于是家里独生女,有些任性且不懂得分享。后来,经过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她不仅懂得了分享、有爱心且有责任心。
暑假开学后,班里来了很多新朋友,这些小朋友都被大朋友一对一照顾着,丁丁照顾的小妹妹叫芊芊。芊芊不爱吃饭。因此,每当吃饭时,丁丁自己先不吃饭,端着芊芊的碗,哄着芊芊喂她吃,边喂边对她说:”芊芊,乖,再吃一口吧,吃饱了姐姐就带着你做好玩的工作。”……在蒙氏混龄班级中,像丁丁一样帮助小朋友学吃饭、教会小朋友正确地洗手、穿衣服、上厕所、操作工作的场景随处可见。
2、有助于幼小衔接顺利进行。这种不分年级制的混龄教学方式,是孩子从幼儿园教育自然地过渡到正规的小学教育的佳模式。实践证明,在跨世纪蒙氏混龄班生活、学习过的孩子,个个都呈现出自信、专注、阳光、健谈、善于社交、乐于合作等特点,而且进入小学、中学后品学兼优,个个都是班干部,呈现出全方位的爆发式效果。
王怡茗——跨世纪幼儿园毕业生中的一员。幼儿园毕业后,她随家人到新加坡。经过一系列的入学前面试,她顺利地进入新加坡培林小学。这所学校的学生来自各个国家。目前,王怡茗就读培林小学三年级。刚到新加坡,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她表现出极强的适应力。她以短的时间适应了新的生活、学习环境。王怡茗身上所具备的乐观、自信、友好、善良等品质及良好的社交力,超强的表达力、表现力使她受到班级和学校同学们的欢迎。同学们都喜欢和她一起做游戏、一起互动学习。
在小学的学习生活中,王怡茗凭借着在跨世纪幼儿园系统蒙氏教育打下的坚实基础和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综合成绩稳居优秀。2013年,在新加坡培林小学一年级期末考试中,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全年级第二名。2014年,在二年级期末考试,她独占全年级名的鳌头。在培林小学的年度颁奖典礼上,校长亲自为王怡茗颁发了奖状。2015年1月1日,王怡茗在新加坡的成长故事被央视网新闻频道《华人资讯》节目选中并进行报道。
总之,在混龄班中,幼儿的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幼儿从zui初的“被照顾者”发展到“照顾别人”,从一个“弱者”努力地学习“强者”,发展成为“强者”,在跨世纪蒙氏教育混龄的家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成长!一个人在充满友善的环境下成长,就会对世界多一份关怀,就会养成感恩的美德。蒙氏混龄教育既是雏形小社会,又是孩子们快乐、健康成长的大环境。
蒙氏教育在全世界已经走过了百年风雨历程,而在中国,却仅仅只有二十年发展历史。基于中国的特殊国情,蒙氏教育发展并不顺利。跨世纪勇于创新,不走寻常路,在充满荊棘的道路上奋力前行,坚持发扬光大蒙氏精神和理论,几十年如一日把跨世纪蒙氏教育法推广到全国二十多个省份,取得了众所瞩目的成就。但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教育法的形成必须要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和探索,必须在理论细节上不断补充和完善,跨世纪蒙氏教育法也不例外。所以,也希望广大幼教工作者不吝赐教,多提宝贵意见。